动植物标本馆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社会服务 > 动植物标本馆 > 正文

白颈长尾雉

来源:伟德BETVLCTOR1946日期:2022年03月23日 22:26浏览数:

白颈长尾雉    Syrmaticus ellioti

图1 白颈长尾雉(雄)

白颈长尾雉,鸡形目,雉科,长尾雉属。俗称横纹背鸡,故又名地鸡,为我国特产珍稀雉类,同时也是珍贵的观赏鸟类。已被列入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附录Ⅰ及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。1872年Swinhoe 在我国浙江和安徽南部发现白颈长尾雉,David于1873年在福建北部也发现了该雉。

大型鸡类,体长81cm,体型大小和雉鸡相似。雄鸟头灰褐色,颈白色,脸鲜红色,其上后缘有一显著白纹,上背、胸和两翅栗色,上背和翅上均具1条宽阔的白色带极为醒目;下背和腰黑色而具白斑;腹白色,尾灰色而具宽阔栗斑。雌鸟体羽大都棕褐色,上体满杂以黑色斑,背具白色矢状斑;和前颈黑色,腹棕白色,外侧尾羽大都栗色。

多栖息于海拔300-800米的山谷林地内。在某些地区该鸟分布至海拔200米的高度地带,甚至更低,但也可以分布到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带。以各种各样的环境作为其栖息地,不同的垂直分布带白颈长尾雉的栖息环境也不相同。阔叶林和混交林作为白颈长尾雉的重要活动场所,它含有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栖息点,是白颈长尾雉的主要食物基地和夜宿地,也是该鸟繁殖和栖息的理想场所。针叶林和竹林具良好的隐蔽条件,可作为该鸟的活动地[1]

分布于长江以南北纬24-31°C的华东和华南地区,在江西、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均有分布。为群居性鸟类,雉群一般5-8只,也有2-3只,或十余只的。营“一夫多妻制”生活。性怯懦,机警而畏人,视、听觉均较敏锐;善奔走,飞翔力较弱,每次飞程约六十米。遇人立即逃入灌木林,受惊时如附近有高树,则急飞树上躲避,不善鸣,除繁殖期外,均在树上栖宿过夜。

主要吃植物的果实或种子,一般为苦储、檵木、青冈栎、宜昌荚莲及柃木,其次是毛药黄端木、老鸦柿、米饭花、柞栎、桃叶石楠、樱桃等。此外,还吃富含淀粉的草根,偶尔也食昆虫、儒虫等。

一年龄性成熟,以1雄2雌和1雄3雌为多,雌雄交配后一般即离去而自行筑巢、孵卵、觅食,雄多在繁殖地游荡生活。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产卵,到5月底结束。每年繁殖一次,营地面巢,于较隐蔽的林内和林缘的岩石下,亦见于大树底,丛枝间或灌丛里。巢地一般离水源较近,食物丰富。产5-6枚卵,也有8-9枚或3-4枚,孵化期26-28天【2】

据 Fuller 和 Garson 报道【2】目前在国外圈养个体(有记录)大约有 500—600 只,全世界仅为 10000—50000 只。其中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白颈长尾雉主要分布地之一, 种群约有 800—1000 只。濒危原因:(1)栖息地的片段化与丧失;(2)狩猎是导致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;(3)保护工程建设的影响;(4)人为干扰。

鉴于上述原因, 对白颈长尾雉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:广泛进行宣传和教育,提高人们的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意识,坚决制止乱捕滥猎。控制森林砍伐,加强植树造林,保护并扩大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面积,提高栖息生境的质量。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,建立白颈长尾雉基因库。这对于学术研究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【1】

图2 白颈长尾雉标本

伟德BETVlCTOR最新地址动植物标本馆有白颈长尾雉1件,1998年3月,采自益阳安化。记得当时安化森林公安局没收的珍稀鸟类,请叶老师鉴定后,叶老师请求留给我们做标本留做教学用,他们给予了支持。这是我第一次跟叶贻云老师学习做的第一件标本,制作的地点在3号科研楼的4楼办公室,因刚学做总担心自己做不好,叶老师总是鼓励我,手把手的教,花了几天时间才完成的,尽管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,如:眼睛不丰满,脚好像有点短,但能为标本馆增加一件标本非常高兴,一直保存到现在,毕竟我们仅一件这样的标本,此标本已有23余年,现在该物种2021年已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为一级了,更加珍贵了。

参考文献

1.戴年华.白颈长尾雉的生活习性与保护[J].小学自然教学,2000,7、8:78-79.

2.刘鹏, 刘美娟, 张扬, 等. 白颈长尾雉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展望[J]. 生态科学, 2017, 36(3): 220-224.








上一条:麋 鹿

下一条:动植物标本馆简介

【关闭】